不看金庸

keso·2018-11-07 17:22
我对金庸没意见,对金迷没意见。不看金庸是我个人的损失,让我在不被接纳的孤独中继续损失着好了,别救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keso怎么看”(ID:kesoview), 作者:keso,36氪经授权发布。

金庸去世那天,我的朋友圈被严重刷屏。

这很正常,因为金庸创造了现代中文世界里最广为人知的一系列文化符号,他深刻地影响了这一代中国人。

他好像跟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我们始终生活在他所构建的那个武侠世界里,杨过、萧峰、岳不群,就是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王老五。你经历的那些事,哪一件金庸没写过?遇到的那些人,哪一个不在金庸的小说里?

这样一个人走了,就算你不能说点什么,起码你可以转发、评论那些说了点什么的文章吧?就算你不想转发、评论那些文章,起码在别人转发、评论那些文章的时候,你可以点个赞吧?就算你不想点赞,起码你不能逆着大众的情绪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吧?

不过这一切跟我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不看金庸,基本上也不会去评价金庸,或者他的作品。

我不看金庸,所以写不出类似《我看金庸》这样的爆文,我只能在记忆的河流上顺流而下,写一篇《不看金庸》这样的小酸文。而且,我也不想在那两天发,我不想蹭一个我压根不读他的小说的人的热点,那样很不厚道,我认为。

十余年前,50后作家王朔把20后作家金庸列为“文化四大俗”之一,狠踩了一通。这一踩,就如愿以偿地把自己踩成了人民公敌。我肯定没有王朔那样的觉悟,不看金庸,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在最“应该”看金庸的时候,金庸太热了,“凡有华人处,人人读金庸”,而我对太红的作家实在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不看金庸看谁?我看博尔赫斯,看马原。后来博尔赫斯也有点太热了。

不过没人热得过金庸。1994年,三联书店第一次推出简体字版《金庸作品集》36册,标志着金庸在中国大陆被主流接纳,很多人的书架上都摆上了那一套三联版的金庸。在那之后,“金学”成为显学,金学家层出不穷。

我不看金庸,连读一读试试的念头都没动过,哪怕一部《射雕英雄传》就摆在我面前。这就像一盘油汪汪热腾腾的红烧肉端上来,香气扑鼻,可是我没胃口,香味都变得特别油腻。捎带着,我也不看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管是港版的,台版的,还是内地版的。

不看金庸,一个后果就是,你常常会陷入插不上话的境地。金庸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你不说,而且听不懂别人说,你就把自己排除在很多的对话之外,你就有被孤立的风险。你都不看《甄嬛传》,不玩《王者荣耀》,你拿什么跟人交流?谁跟你有共同语言?

1996年我开始上网。上了网我才发现被孤立的严重性,意识到不看金庸是个多么巨大的错误。

金庸是中文互联网的半官方语言。最早的中文多用户网络游戏(MUD)《侠客行》,就是参照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设计的,熟悉的文化氛围和人物、情节,让这个游戏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中文MUD。之后,金庸小说就成了中国游戏永恒的主题,衍生出了数不清的游戏作品。

早期BBS中有很多跟金庸或武侠相关的版块,诸如“谈古论金”、“纸醉金迷”之类的武侠版,往往是一个论坛网站的热门版块。其中名头最大的当属新浪的“金庸客栈”,在新浪还没有成为新浪的时候,新浪的前身立方在线就开设了武侠版块,训练了中国互联网上最早一批网络名流和网络喷子。

听到金庸的名字,素不相识的人瞬间就可以成为同胞和网友。你要飞雪连天射白鹿,马上就有人回应笑书神侠倚碧鸳。就像一个有觉悟的工人,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一个有觉悟的网民,最好懂中文,懂英文,懂金庸。

有文化的公司,把公司都弄得跟江湖似的,员工要从金庸小说里找个人物当自己的花名,比如风清扬、逍遥子、郭靖,官方新闻稿都要写成“集团CEO张勇(逍遥子)”,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没文化的公司,只能照着最土、最没品的路数来,员工大多起一英文名,比如Pony、Tony、Jony,扑面而来的没文化气息。

不过,当一家公司在职的员工人数都已经超过了8万人,找花名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曾经想象,如果我入职了阿里,会给自己起一什么花名。金庸我没读过,肯定挑不出风清扬这种又文雅又正面的人物,或许我只能选那些没人要的人物,比如左冷禅、岳不群之类的,无论如何也算是金庸给起的名。

由金庸还衍生出大量的隐语、典故、黑话,以及各种心照不宣、不言自明的修辞手法。就像你不懂希腊故事,就无法领会俄狄浦斯情结,或者阿喀琉斯之踵的涵义。不看金庸,你可能连基本的中文语义都理解困难了。

我说这么热闹,其实是想说,金庸的武侠跟中文互联网的关联非常密切,几乎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看金庸,那么这一切就真的跟你没什么关系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插不上嘴的尴尬,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孤独,我最终还是决定,不看金庸。

20多年的上网资历,以及头条式的阅读习惯,让我几乎丧失了阅读超过2000字的文章的能力。面对一个写了800多万字的小说的金庸,怎么读?《鹿鼎记》、《天龙八部》,动不动就是超过120万字的巨著,怎么读?

所以,我不看金庸,后来就变成了临渊羡鱼,破罐破摔。反正这么多年不看金庸,我也活过来了,继续不看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光金庸,《三体》我也没看,《小时代》我也没看,《芈月传》我也没看,《延禧攻略》我也没看,甚至连《战狼2》我都没看,十一黄金周的锦鲤是怎么回事我都不知道,那又怎样?

我对金庸没意见,对金迷没意见。不看金庸是我个人的损失,让我在不被接纳的孤独中继续损失着好了,别救我。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公众号“keso怎么看”制作人

下一篇

用户对产品、厂商的了解在不断加深,互联网扮演驱动者的角色,打破信息获取的不平衡,这让厂商的任何瑕疵越来越难以被消费者忽视。

2018-11-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