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生物医药投资:风口已成,谁人御风?

米子旭@36氪江苏·2019-02-28 18:14
并不是谁都能在生物医药的风口上飞起来的。

导读

即使对于许多投资人,生物医药也是个陌生的行当,它产品离我们很近,它本身却离我们很远。就算经常与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同样归类为高新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也有自己独特的行业规律,与互联网经济的惯常玩法格格不入,所以对于意图进入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者,都会认真思考一个基础而困难的问题:“生物医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业?”

一,生物医药,“二十一世纪的重工业”

生物医药,是个难以讲故事的行业。

在2015年之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健康需求的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巨大的风口,大量资本涌入,新创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江苏为例,仅仅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苏州生物纳米园内,就聚集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1万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南京自从2017年确立包括生物医药与新材料在内的“4+4+1”的主导产业体系之后,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年年飞涨,在其公布的2018年第二批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名单中,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多达17家,其中前沿生物研发的艾博卫泰是中国第一种原创抗艾新药。截止到2017年底,整个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417.19亿元。

但是这样的行业大发展并没有让生物科技企业走向公众视野,与互联网经济的故事和新闻层出不穷相比,生物科技企业的报道总是枯萎干涩,某个基金注资企业,某个企业落户科技园,在哪个学术年会会议上,某个企业提交开放式1期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没有模式,没有故事,没有魅力创始人,金斯瑞全资控股的传奇生物是估值达到50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企业,但是提到名字的时候总有人一愣:“传奇?”

最近流传的轶事是,一名理工科出身的记者采访南京栖霞区生命科技创新园,与科技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被“细胞凋亡”“transwell”“药物分子的高通量计算”等概念晃得发晕,最后成功带回了一脑袋浆糊,全程陪同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安慰他:“没搞懂不是你的错,我在这里工作了三个月,整个公司的设备只认识了一个冰箱。”

这个故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现目前生物医药报道的窘境。南京苏瑞医药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丁增明在接受36氪南京采访时,如此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医药确实不容易讲故事,这是因为生物医药与其他高科技产业不同,与其说是21世纪产业,不如说是21世纪重工业。”

二,“往下水道倒钱”的行业

在某种意义上,生物医药虽然没有传统重工业高耸入云的烟囱,庞大的机械设备,虎背熊腰的产业工人这些外在表现,但是本质上确实有相同之处,都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门槛等特点。

36氪南京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次见过各个生物医药企业的小白鼠饲养室,这些小动物个个身价不菲,甚至有些转基因白鼠是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南京,每只价格达到10万美元,不过虽然价格不同,但是这些小白鼠的命运是相似的:它们会在不太远的将来用在各种生物实验上,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没有一只小白鼠可以活着离开实验室!”

而小白鼠的购置和饲养费用,仅仅是企业投入成本的一小部分,生物医药比大多数产业有更高的恒温恒湿需求,需要购置大型的温控装置,有“一半装修花在天花板”的说法,设备需求则更是可怕,精密仪器、进口的试剂、耗材,样样都价格不菲。一些企业甚至直接把拥有的设备放到宣传文案上,当做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是某公司宣传页展示的一部分设备

不仅是设备投入,人力资源成本同样高昂,专业度比较高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岗位门槛普遍为硕士以上,总监和组长基本为博士学历,本科生只能负责一些专业度较低的工作。在生物科技园区漫步,像是进了一个小型的大学城,平均学历提高,薪资自然也会飞涨。

除却投入,生物医学跟重工业最相似之处就是拥有超长的产业链和生产周期,人命关天,医药是严政府监管行业,一种新型药物的研发申报往往需要经严格的审批流程,耗费8-10年的时间,而且因为生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大多数药品会在临床阶段就宣告研发失败,杜克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得到一个成功获批上市的新药,平均需要大约25.58亿美元的投入,这其中包括13.9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投入,以及同期因研发失败而导致的11.63亿美元的间接投入。

三,生物医药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生物医药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但是相应的,也有与其成本相衬的高回报,2018年,医药巨头辉瑞公布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36亿美元,全年净利润为111.5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0%,几乎与苹果等量齐观。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因为专利和准入门槛的存在,生物医药行业天生具有高科技产业梦寐以求的“护城河”,根据2016年的数据统计,A股市场上生物制药的毛利率高达80%,富贵险中求,这样的行业自然令无数投资者蠢蠢欲动。根据智研咨询公布的2018年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现状,中国生物制药投资案例为69起,投资金额60.31亿元人民币,在医药细分市场中占比最高。

然而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在接受36氪南京采访时,直言:“生物医药投资,基本是大坑套小坑,坑里有水,水里有钉。”因为生物产业没有模式,没有故事,没有痛点,只有原理和研究,没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很容易如前文的记者一样,陷入概念和愿景组成的迷魂阵。大多数创业项目可以从用户数,盈亏等多个维度判定价值,而生物医药企业只有从负责人的学历,背景判断才会比较靠谱,即使投资了合适的创业团队,也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和漫长的回款周期。所以尽管许多知名人物均表示生物产业是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基金对生物医药的态度是“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令生物医药的创业企业普遍抱怨早期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能够连接资本和生物产业两个领域的人才。对于资本而言,缺少有生物学科背景,能够对项目进行判断和估值的操盘者;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而言,是缺乏涉猎广泛,懂得药物机理、靶点,知道如何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和成药性的项目带头人。有从业者对36氪南京抱怨道:“研发人员固然紧缺,但是我们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没有既懂研发又懂市场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几乎只能承担一线研发工作,对管理、运营、财务一无所知,对于下游市场最简单的需求甚至都无法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某种意义上,虽然表述角度不同,但是资本和产业都在寻找一种人,就是知道市场需求是什么,知道“哪里有钱可以赚”,能够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会带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在产业和学术界具有广泛联系,算得清成本、税务和利润的生物人才,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在生物医药的发展中勇立潮头。

生物医药是风口,但是,无论风多大,都只有鸟才飞得起来。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江宁开发区以总投资200亿元,以制造业项目占“大头”,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航空、半导体等,明确新目标、谋求新突破。

2019-02-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