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长出创新“小森林”

谢楠楠@36氪江苏·2019-03-11 16:43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打造研创高地,研发人员近6000人,年均转化成果1000项、衍生孵化企业100家。

编者按:本文来自《南京日报》,36氪授权转载,记者 孔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采访时被告知要等一等,因为管理层正在参加一个读书会,集体研读《巴斯德象限——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产研院今年计划阅读书目有十几本,新型研发机构之“新”可见一斑。院内书声朗朗,科创成果斐然。据最新统计,目前产研院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200多项;累计转化技术成果3100项,实现技术价值合计200多亿元;各类研发人员近6000人,年均转化成果1000项,年均衍生孵化企业100家。

喜获绰号“四不像”,要做科创“试验田”

   图片来源:pexels

在产研院的展厅,有着一面专利墙,产研院业务经理向记者介绍,这里展出的只是产研院一小部分专利。成立5年来,省产研院成长为创新“小森林”。作为一家新型科研组织,产研院自身的创建,实际上也是一项不小的创新。产研院不隶属于任何部门,仅在省政府组建的理事会领导下工作,院本部不承担具体研究任务,重点开展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工作。因此产研院得了形象的绰号“四不像”, 不是政府机构,又不同于事业单位,更不像高校院所,亦迥异于科创成果转化中心。 

别人眼中“四不像”,在省产研院党委书记胡义东眼中,是一块得天独厚的科创“试验田”。胡义东向记者阐释道:“可以说我们是介于高校和企业之间,机制比较灵活,既能做高校不擅长做的事儿,又能做企业做不了的事儿。” 

巧当“媒婆”,深耕南京产研融合

春节假期刚结束,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一片忙碌,院大楼5层的先进全固态激光技术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正忙着调试产品。工程师李冬冬介绍:“这个激光器已经是成熟的商品了,能够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硅片刻槽切割和激光打标等领域,靠着这个产品,我们团队成功孵化了南京罗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也是省产研院众多专业研究所之一。目前该所累计孵化集聚49家激光相关高科技企业,总市值25亿元,其中,孵化的中科煜宸、牧镭激光还入选了南京市培育的独角兽企业。 

翻开南京的经济版图,产研院创新的根已经深深扎入各大园区,融入全市产业发展之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已经在南京打造出一条膜产业链,去年研究所孵化引进企业30余家,实现销售10.99亿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服务于先进制造业,截至目前,研究所共孵化各类企业21家,孵化企业的总估值达到10亿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落户南京药谷,集聚了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三院院士 Rorbert langer,世界著名新型药物制剂先驱、国际药学联合会前副会长永井恒司教授等顶尖科研团队……

         图片来源:pexels

研究所与园区产业如此紧密联合,得益于产研院创新的运作机制“团队控股”:园区提供研发场所和设备,研发团队、园区和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团队控股的运营公司,研发收益归运营公司且增值按股权分配,保证研发团队可以享受科研成果落地的利益,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胡义东将此比作“相亲”,双方立足自身需求,以市场化的机制合作,最大限度放大各自的优势,“产研院相当于‘媒婆’,研发团队借此认识了好婆家,可以利用园区的资源完成自己科研的理想,同时园区可以借着专家学者完成产业升级发展,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计划年底入驻江北新总部,打造研创高地 

省产研院不仅主动对接融入南京产业体系,更努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共建创新名城。自我市开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以来,产研院便配合南京市科委及“两落地一融合”办公室,在新型研发机构的遴选、备案、培训、考核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 

截至去年12月,产研院在南京完成近200家签约新型研发机构的考察,其中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共108家。产研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大,效果好,“下一步我们还要好中选优,再挑出10家左右来重点培养。” 

去年年底,位于江北新区的省产研院总院建设项目主体封顶,预计今年底可入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据规划,产研院将联合江北新区的产业技术研创园,打造“一本部多中心”的创新高地,建设一批符合南京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流专业研究所。同时加快培育形成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推动我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扎根南京,放眼全球,产研院对标著名的德国弗朗霍夫学会,正在推动与南京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合作,培育南京可持续创新能力。据介绍,德国弗朗霍夫学会每年可以培养千余复合型博士,这批人才是德国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因为他们同时具备科研和产业化的能力。胡义东介绍,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博士缺实干的弊端,还可以拉近实验室和生产线的距离,“如果高校的博士同时可以在我们这里待一段时间,接触一线产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他们不仅有科研的头脑,也有工程师的实干,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产业发展。”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