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新零售南京“战”

米子旭@36氪江苏·2019-03-15 13:56
带着新的零售思维来征服这座城市的开拓者,罗森可能是第一百零一个。

一,罗森与南京

南京与北京或者西安类似,都有一种淡定的城市气质,它们作为千年古都在漫长的历史里经历过繁荣与倾颓,啜饮过烈酒与鲜血,因此形成了万事不过如此的苍凉心境,与急如星火的现代氛围总有着微妙的温度差。

2019年2月22日,罗森宣布接手全时在华东(杭州、苏州、南京)以及重庆的94家门店资产,3月11日,南京第一家由全时改造成罗森的便利店正式开业,店铺位于河西新城科技园,这是全时衰微和罗森扩张野心交错而过的瞬间,是南京零售业界的大事件。但是或许是上班时间临近的原因,没有路人对零售店的改头换面表示讶异,在南京仍有寒意的初春里,他们沉默的涌出中胜地铁站,走向各自的办公室,太阳照常升起,这一天的世界并无新事。

在马云抛出这个概念之后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新零售俨然形成了巨大的风口,资本和技术纷纷入场,互联网重新定义着销售,渠道和服务,让无数或懵懵懂懂或野心勃勃的创业者乘雷上天。也让许多或老成持重或无所事事的守业人黯然退场。大数据,鲜食速递,高效仓配带给各地旧的零售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但对于南京来讲,不过是零售的红海波澜又起,城头变幻大王旗,新百,金鹰,苏果,汇通达……带着新的零售思维来征服这座城市的开拓者,罗森可能是第一百零一个。

二,小米与新街口

南京的零售业从来不是一片平静的江湖,和大多数城市改开前的市中心就是政府驻地不同,南京的商业历史悠久,商战文化深厚。与年轻又富有文化气息的北京新街口相反,长期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的繁荣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

1929年,民国政府依照《首都计划》建设南京,新街口首次规划为商业区。中山大道由此折东,中山东路、中正路(今中山南路)、汉中路和中山路四条林荫大道在此交汇,中间形成环形的新街口广场,成为南京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带来众多商家和企业。抗日前的“黄金十年”并未让中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却让南京成为民国的纽约和巴黎,让新街口成为了中国的第五大道和香榭丽舍。南京人至今依然耳熟能详的中央商场便是在此时落成。

即使在国美和苏宁并肩西天争社稷的年代里,中央商场也有比它们在新街口的旗舰店更高的销售额,2017年,中央商场的营业额高达50.7亿,而与它遥遥相望的新百商场则是43亿,新百商场建于1952年,在老一辈南京人的记忆里,中央和新百并立的局面几乎有永远那么远,但是时间终究是向前流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来临了。

在改革之风吹拂的80年代末,南京弥漫着轻盈而躁动的气氛,费翔在春晚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平公园不仅有路人还有诗人角。那些现在耳熟能详的商界传奇远没有我们后世想象得那样意气风发,反而如同史前时代中猿人第一次双腿行走那样蹒跚和忐忑,张近东给自己的商店起名,可不是因为江苏和南京简称合为苏宁这样诗意的原因,而是因为这家店正好在自己的大学旁边南京的江苏路与宁海路交汇处,所以简单粗暴地起名为“苏宁交”,记住店名就知道位置。

不过在南京起名没有天赋的并非张近东一人,许多人在接受36氪南京采访时调侃过:“苏果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当初取名者不知道自己日后会干多大。”这个南京本地超市自从1996年成立后迅速占据了南京超商的半壁江山,让许多人来到南京总会感叹这里水果店真多,当然可能现在你看到苏果的频率会略微减少,因为苏果旗下的便利店都改名为“好的”了。

不止一家外来巨头垂涎于这片广阔的市场,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金鹰从1996年落地南京,很快成为了第三家被南京认同的百货商场,紧接着是“新街口四天王”最后的成员德基广场。但是日本知名便利店全家在南京的征程磕磕绊绊,世界第一零售企业沃尔玛去年在南京关了数家店。这个不引人注目的新闻让我想起了知乎上一个问题:“为什么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大败亏输,却依然是世界第一手机厂商?”下面排行第一的回答是:“你应该问为什么世界第一手机厂商三星,会在中国大败亏输?”

我们身在局中或不自知,南京有中国头等繁华的商圈,也是世界最惨烈的零售战场。2005年,国美,苏宁,五星,永乐四大家电企业巨头在新街口贴身肉搏,武器简单粗暴,就是价格。这一战打出了两个全国知名的家电品牌,而永乐被国美收购,五星掌门汪健国2009年起身离场,将五星家电卖给了百思买,带着他的两个副总裁和三个司机蛰伏一年,然后在五星控股雄图再起。孵化出了汇通达、好享家、孩子王三只“独角兽”,后来他回忆这一段往事时评价道:“连锁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品是工厂出的,促销员是厂家派的,活动是厂家来搞的,我们只做了一个房东,这种好事不会太长。”

尽管汪健国下了这样的断语,但是整个零售市场依然在价格战的轨道上惯性行驶,而且战场从线下转移到了不需要承担实体店费用的线上,2009年1月,京东获得了今日资本、雄牛资本2100万美元的注资,那个时候为终于渡过难关而庆幸的刘强东不会知道,2012年他会向苏宁开炮,通过微博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2010年4月6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入驻银谷大厦。2014年IDC数据显示,小米以12.5%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2014年度第一。那时互联网口口相传着一个震撼人心的口号:“线下已死!”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喊出这样的口号当然过于激进,一方面线上的获客成本低廉只是暂时现象,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引流成本越发高企,根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最新季度的综合获客成本为364元;另一方面,性价比并非零售业永恒的真理,当人们开始重视质量胜于价格,重视方便胜于折扣,重视体验胜于实惠,南京的零售业就又到了变局的时候了。

三,阿里与汇通达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他的讲话,象征着线下价值的回归。

这是马云的厉害之处,他总是能在适合的时间点抛出让潮流转向的新概念,尽管线上销售的争夺如火如荼,但是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实体零售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1/5。线上是增长点,线下依然是主战场,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已经在功成名就的新经济巨咖们开始从线上转战线下,他们有的是时势所迫,比如小米面对华为和OV的挤压,开始抛弃自己曾经赖以为生的互联网风格,像其他零售商一个签代言,招代理,建立线下商店,2018年5月,几乎与淘宝心选杭州开出了第一家的同时,小米有品旗舰店也落户南京,如同屠龙的少年盘踞在山洞中,长出了犄角和鳞片。

南京无印良品旗舰店的一角

而另一部分巨头则是壮志凌云,他们不再满足于网络的领地,开始在线下开疆拓土,阿里在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先是在创新型生鲜超市发力,孵化了“盒马鲜生”这一超级IP,截止目前,已经有五家盒马鲜生在南京落户,刘慈欣曾经说过“让人走出去的技术总是发展很慢,让人宅的技术却总是很快。”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

另一方面,渠道下沉成为了新零售争夺的关键词,京东提出了“百万便利店”,其本质就是利用数据来给传统的线下小店赋能,阿里一方面提出了“百万小店”计划,另一方面45亿元入股专精农村渠道的汇通达,汇通达是曾经的五星掌门人汪健国孵化的独角兽企业,凝聚了他一生对于商业渠道的思考和智慧,阿里的投资,看中的就是汇通达成立数年间便覆盖全国18个省份的1.6万个乡镇,累计发展8.6万多家会员店的强大渗透力。

但是方向并不代表正确,不是所有探索都打开了新的市场,2018年12月中旬,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业务被传“倒闭”,官方回应是“正在对项目进行调整优化”,这象征着过去两年火热的无人零售暂时降温;万达向苏宁抛售了百货业务,而网易严选在春节前夕裁员,有员工在脉脉上透露,年后还将裁员30%,其原因据零售老板内参分析是库存过剩和品类扩张过度。而就在两年乃至一年之前,电商业务还是网易业绩的强力增长点。

马云曾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袁亚非也曾经说过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他宁愿曳尾于涂中,这或许不是开玩笑,而是基于商业竞争残酷性深刻认识的肺腑之言。诺基亚从巅峰到落幕不过数年,新零售的风向变化无常,无论怎样的巨头都会如履薄冰。

而2019年,新零售的风会吹向哪里?

四,苏宁与金鹰

苏宁之于互联网经济,可以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形容,张近东在世纪初便嗅到了电子商务的气息,但是跟新浪短暂合作之后还是回归线下,追随国美的步伐,那个时候的他不会知道,十年之后,也就是在京东销售额即将超越苏宁的2013年,他会破釜沉舟的将苏宁电器改为苏宁云购,但是这并没有阻止2016年京东的销售额超过苏宁一倍。

我们并不能站在历史的下游苛责苏宁没有清晰的远见和战略,历史从来没有给张近东拔剑四顾心茫然,然后有闲暇思考的机会,苏宁发展的历史中永远危机四伏,在苏宁崛起的时代里,他面对底蕴深厚的老大企业,只能靠着服务意识和“淡季打款,旺季销售”之类的模式创新弥补差距,在世纪初的商战里,它前有国美领跑,后有五星和永乐追赶,最危险的时候,国美已经开始洽谈收购问题,好不容易取得了苏美大战的胜利,便遇到了京东的价格战,挑战者从天空,陆地,海洋不断出现,四面皆敌,也只能四面皆战。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张近东初步实现“在线上再造一个苏宁”的诺言时,零售的主战场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又回到了苏宁最熟悉的领域。

2019年2月12日的新春团拜会上,张近东宣布收购万达旗下37家百货门店。这个消息成为春节之后,零售领域最初的大新闻,根据36氪分析,百货虽然是万达想要甩掉的包袱,却是苏宁“两大两小多专”消费场景升级战略的有力补充。

当然,补充终究是补充,是调料而不是主演,苏宁战略规划中的主角是苏宁小店,根据苏宁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开业732家苏宁小店,至2018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已超过4100家。苏宁计划在2019年开出15000家门店,到2020年,线下门店要突破20000家。据36氪南京了解,苏宁以141亿的价格出售阿里股票,将这笔钱全部押在了苏宁小店的扩张之上。

All in苏宁小店并非盲目,而是符合苏宁占据渠道的一贯战略,从长期发展来看,在线上获客成本上涨,线下租金高企的情况下,“小而美”的社区化零售业态将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社区作为线下主要的流量入口的作用越发显著。在消费形态变化的今天,选择布局小业态,以苏宁小店作为大业态与终端消费场景的消费者,搭建一个再连接的枢纽,能够彻底弥补苏宁此前对于终端周边3公里社区覆盖的缺失。

苏宁在扩张,而金鹰在聚力。

在采访金鹰的项目时,36氪南京不止一次听到项目负责人“我们这里只是试验田,真正的应用在河西的金鹰世界塔楼。”

河西的金鹰世界塔楼是一座总投资超百亿元,总面积近100万平米的连体三塔式建筑,其中A塔高度368米,虽然金鹰在南京曾经推广过“天空之城”这个高大上的别名,但是所有第一次看到这个建筑的人都会老实说出感想:“这个楼……像个wifi。”最后金鹰自己也放弃了治疗,有人在私底下开玩笑,像模像样的表示世界塔楼建成后,将会极大改善河西区网络高峰期连接速度缓慢的问题……

言归正传,这样巨大的建筑当然不会只作为购物中心存在,实际上购物中心所占的面积大约只有一半,剩下的部分则是其他业态,A楼的景观层是奢华型酒店,60层的C塔将全部作为医疗健康中心,剩下的部分是写字楼。之所以会把这几个业态整合,是因为金鹰在以高消费商务人群为目标,努力打造全域消费场景,将金鹰的触角从购物消费伸向办公,母婴,旅居等方方面面,这又反过来为购物赋能。

金鹰健康相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鹰新项目的引流策略是为过去20年积累的300万VIP客户建立数据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后对潜在用户进行精准推送。深挖高净值用户的消费潜能。苏宁是吸引更多消费者,金鹰是让顾客在金鹰享受更多服务。

苏宁是从全而一,金鹰是从一而全。它们的方向截然不同,然而36氪每日商业评论曾经分析认为,各个场景业态之间要形成联动,需要的是强大的运营能力。对于万达百货来说,首先是进行数字化改造,其次才可能成为承接苏宁智慧零售的落地场景。而金鹰之所以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对潜在用户的精准推送,靠的是从淘宝开始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依然是新零售发展的基础。在2019,谁能利用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AR/VR、生物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等技术创造出更加巧妙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谁就能在新零售的战场上占得先机。

(关注南京观察专栏,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中国航天科工提出了基于网间网协议交换中心的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部署方案 。

2019-03-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