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 | 马斯克“画饼”,滴滴“自爆”,巨头们的故事难讲也得继续

超级观点·2019-04-26 21:00
大公司水逆期生存指南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我要联系

欢迎各位打开《观察+》周刊。

这周大公司们,都在危机的漩涡中寻找生存的支点。

首先是特斯拉为了度过自己的水逆期,展示出满满的求生欲。在发生了上海自燃事件后,特斯拉宣布,最早在2020年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马斯克知道,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投资人的信心。

国外的造车巨头为了活下去,引导市场展望未来。而国内的网约车巨头滴滴为了挽回用户,开诚布公地展示现在——首次公布了自己的抽成比例和成本结构。这更像是一场面向公众透明开放的示好行为。

就像很多人认为滴滴的模式依靠补贴而存在,咖啡界也有一个类似用钱砸出来的玩家——瑞幸咖啡。它最近提交了IPO申请,准备在美上市。擅长玩资本游戏的瑞幸,可能是真缺钱了。

同样是面临亏损危机,电商新巨头拼多多有提振市场信心的新做法——淡然自信法。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股东信中说,拼多多随时具备大额营收的能力。这到底是实力背后的真自信还是防止市场过度反应的应急对策?不论是哪一种,可以看出拼多多好像并不焦虑。 

《观察+周刊》,我们就从拼多多开始聊起。 

本周自信冠军:拼多多

在发布了拼多多2018年的财报后,黄铮发布了一封股东信,表示虽然还在亏损,拼多多却有着很强的盈利能力。黄峥的自信从何而来,拼多多未来盈利的空间又在哪里呢?观察员万能的大熊说: 

因为拼多多的目标是追赶淘宝。聚集巨大的流量是首要需求,培养用户交易和用户习惯是他们的目标。现阶段下,做一家赚钱的公司,对于拼多多来说意义很小,但是如果通过社交平台,低成本获取用户的商业模式,进行全新的打造,能让拼多多变成一个并肩淘宝,超过京东的企业的话,价值显然是更大的。

在拼多多高速奔跑的时候,股东都会给它加油,不会在意它现在赔了多少钱。赚钱是电商一个很窄的目标,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在发展期就考虑盈利预期,最重要的是用户预期,也就是到底能有多大的用户量和多高的增速。用户代表了你的实际价值,而增速代表了你的商业潜力,现在我们在BAT已经很稳健的情况下,看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潜力,而不是在于能赚多少钱。 

本周画饼能手:马斯克

马斯克在开放日宣称,将在明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那么,马斯克选择在此刻公布战略的原因是什么?特斯拉具备完成这个构想的实力吗?观察员罗超认为: 

马斯克的这个举动更多是资本层面的考量。因为之前美国的第二大网约车公司Lyft和谷歌旗下Waymo,也合作推出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这样一看,特斯拉好像在跟风,但做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它的本业是冲突的,一个是要卖车,一个是要卖服务,做出租车就等于会减少买车的人。华尔街预计,特斯拉今年的一季度会出现亏损,之前它两个季度已经盈利了,所以特斯拉之前的业绩应该出现了问题。再加上自燃的突发事件,所以我觉得马斯克现在应该要稳定投资人的信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无人车技术的不成熟,无人驾驶出租车更像一种概念或一些探索,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业务。对资本主义市场来说,这是在画饼。 

我认为特斯拉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实力。L3自动驾驶的核心就是需要人不断参与,人可以不看前方,可以不用手握方向盘,车会自动的走,但是它不能判断的时候,需要人及时介入,这说明它支持得场景是有限的。而且,之前特斯拉的核心无人驾驶技术是由供应商提供的,后来由于特斯拉在应用上太过激进,合作告吹。之后特斯拉开始自主研发,但自己从零开始做,很难在短期内做到成熟水平。基于此,如果特斯拉说比整个行业都能够更早的实现全路段的L3自动驾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本周“烧钱大王”:瑞幸咖啡

最近瑞幸咖啡提交了IPO申请。其实,它刚刚在上周完成了1.5亿美元的B+轮融资。看起来瑞幸有点急于上市了。那么它互联网咖啡的故事还能讲多久?观察员魏武挥的看法是: 

瑞幸本身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利润空间的。虽然瑞幸线下店的物业费房租等没有星巴克那么高,但它因为补贴用户和快递费用,导致营销成本很大。现在瑞幸一定要说服投资者,它们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能够拓展出利润空间。瑞幸对标星巴克,因为要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这可以理解,但是它一定要明白,它和星巴克的距离真的是100光年。

瑞幸咖啡的核心是咖啡,需要先做好本份,然后再谈大数据等新概念。如果你的咖啡本身就在不断“流血”,那么投资人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延展出新业务?餐饮其实和零售很类似。我觉得瑞幸需要用零售的思维精打细算。像沃尔玛的算账方式,它是每收入1元挣1分钱。餐饮业的毛利率是很高的,但问题是它有很多空置成本,比如翻台。做线下零售业都需要算小账,以“每收入1元挣1分钱”的观念来看待自己的这盘生意。 

本周自爆选手:滴滴

日前,滴滴首次公布了网约车抽成比例和成本结构,这是滴滴在安全整改近一年后,走到台前回答公众的第一个问题。滴滴首先对外披露抽成比例,是想就巨额亏损问题回应“误解”,赢得更多发展时间吗?观察员胡涵觉得: 

我觉得两部分都有。一部分证明说它现在的抽成比例跟同行业相比,肯定是偏低的,这就证明了未来有更多的盈利空间。第二部分是提到中间有2%的比例,等于是平台的一个补贴,它是在证明中间的差价并不是被滴滴赚走了。

还有一个背景,在国内的网约车市场里,滴滴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而且短期内也不可能出现强有力的挑战者,对于司机和用户来说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此时公布这个消息,也是因为有底气。而“有问必答”和滴滴之前出的“公众评议会”是一种创新的跟公众沟通的方式。这个形式本身是从用户和媒体端去收集一些大家会特别关心的问题,再由滴滴来做一些官方解答,解决了外部对于滴滴这家公司的质疑。这可能是从顺风车的事件之后,反思得出来的结果。我觉得这样的尝试是应该的,不管是互联网公司也好,还是商业公司也好,都应该从这两个小栏目去学习和公众沟通的技巧。

下周的事下周再聊,《观察+》周刊,下周见。

+1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首席品效官(Chief Effect Officer),统一负责品牌的营销及转化效果。

2019-04-2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