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岛青岛年会:解局观未来

36氪山东的朋友们·2019-06-23 11:33
正和岛青岛年会让政府官员、顶级投资人、领袖企业家、优秀创业者交流新思想、纵谈新经济、展望新趋势、探索新机遇。
正和岛
未融资北京市2009-11
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
我要联系

编者按:本文来自“青岛日报”(记者沈俊霖 周晓峰),36氪经授权转载。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和技术趋势怎样?全球贸易变局之下,企业家如何应对价值链演变趋势,化危为机?人工智能将怎样应用于制造业并带动智能升级……本届正和岛青岛年会设置了10个主题分论坛,政府官员、监管机构代表、知名专家学者、顶级投资人、领袖企业家、优秀创业者,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深度分享的形式聚焦这些热点领域,交流新思想、纵谈新经济、展望新趋势、探索新机遇。一个个深刻观点在青岛碰撞,一项项最新的创变理念与成果在青岛亮相,一场场“迭代认知”的智慧大餐让参会嘉宾收获满满。

新能源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本次大会上,新能源无疑是企业界最关注的一个热词,尤其对青岛来说,建设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是这座城市设定的目标。在正和岛创变者大会的新能源产业分论坛上,来自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从产业、消费和技术的角度分享了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针对禁止燃油车提出了内部时间表,北汽、长安等车企也提出在202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以新能源汽车取代。

“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只是黎明前的晨曦,它很快会得到急剧的爆发,在未来2-3年之内会得到线性的增长。”青岛特来电总裁郭永光估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1亿辆,新能源汽车将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结构。

成立于2014年的特来电提出群管群控模式,改变了充电产业的技术方向,目前已在全国成立了93家公司,充电覆盖城市318个,充电运营终端数量保持全球第一。“我们希望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带来整个电池储能的成本下滑,使大规模储能成为一个产业。”郭永光认为,如果整个电网变得柔性可控,就可以解决原先的弃风、弃光、弃水问题,间接地改变整个国家能源的结构。

对于中国燃油汽车何时退出,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高级分析师毛世越做了一个研究,“我们综合了很多家机构研究成果,最后认为2025-2030年,电动乘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成本将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范围,那个时候开始进行中大型城市和特色功能区的燃油车退出将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如果这样安排,2040年前后可以实现全面退出。同时,不排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个全新的替代方式。”

今年开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应对后补贴时代?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认为首先还是要把车做好,此外可以从大幅减免电动汽车停车费等方面进行鼓励推广。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市场的新风口,随之而来的是近期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安全问题变得特别突出。

“电池会发生短路,会造成失火,所以中间的隔膜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我们开发了陶瓷覆盖的隔膜,已经进入产业化,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厦门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李宁介绍了厦门大学开发的一种技术,他认为半固态和全固态的电池,可以解决现有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

郭永光表示:“我们现在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开始聚焦于汽车安全问题,特来电在业内提出了最先进的充电网两层防护体系管理系统。目前在充电侧考虑汽车安全的公司,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家。”

他表示,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新能源汽车安全包括电池、整车、充电的安全,是一个大的概念。在整个产业链上应该在自己的层面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方向。

环保产业:未来充满想象

随着消费和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健康人居不仅成为人们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环保企业作为创变者,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难题,助力经济持续发展?政策、科技、资本助推下,未来企业如何做到“高公益、高科技、高成长”?在本届正和岛青岛年会“蔚蓝呼吸:谁是环保领域的创变者”分论坛上,来自政府和企业界的官员、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为我们拨开迷雾。

与会嘉宾认为,技术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将环保从公益事业转化为产业的关键。

蔚蓝地图创始人、中国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将突破口放在了环保大数据上。他将源自于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数据的地图——蔚蓝地图,并为这些数据找到了应用的场景——供应链,还开发了新的指数去评价品牌绿色供应链的行动。“蔚蓝地图可以让大家更便捷地获取监测站点的数据,包括每小时气象变化,水质、土壤、海洋、企业等实时监测信息,通过这个数据平台帮助政府提高自然资产的价值。”马军说。

而莱恩创科董事长赵志伟将环保技术的突破口聚焦在纳米技术领域,成功解决了纳米材料跟不同材质的附着问题。“我们主要的材料就是各种材质表面可以长效附着的纳米膜层,这个纳米膜层的主要成分是光催化纳米材料,它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赵志伟说,只要有光存在,光照到这个纳米材料上,就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把空气里面的水和氧变成强氧化剂,不断把空气里面的有机物质、有害物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最终的残留物是完全无害的。

莱恩创科的这一技术突破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以成功运用在太阳能电池板、青岛万达酒店以及中车的地铁高铁等产品上,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环保技术的突破让过去看似不可能的“跨界”成为可能。做智能家居的联电国际通过开发全新的探测技术,实现了探测数据的传输、分享和沉淀,形成更有价值的数据基础。“过程当中关联了很多的开发商和物业服务的环节,有新的治理方式和监测技术的加持,实现了数据的增值。”联电国际智能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黎铮说。

在资本市场,拥有“硬核”技术的环保项目更容易得到青睐,技术创新驱动的环保变革公司更受关注。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国成认为,技术创新依然是环保早期项目切入市场的最好方式。“资金密集型的模式驱动不是一种长久的模式,只有技术创新,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驱动加模式驱动,这样的公司才能够有长久的生命力。”王国成说,对于环保项目,很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这些并不适合于像我们这种做早期投资的机构,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可快速地复制,这样的公司才适合我们投资。

全球贸易:变局中“危中觅机”

2019年,全球贸易形势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家应该如何看待全球价值链演变趋势?如何理解中国未来产业升级与贸易升级的产业趋势,化危为机?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下,企业如何化危为机?本届正和岛年会“国际贸易创变——新时代的国际贸易”分论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全球价值链日益形成以三个国家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这三者之间是无法分割的。整个全球贸易和商务合作关系形成了双环流,中国处于这个双环流的核心中间连接点,是一个桥梁。

在全球价值链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崔凡认为,有三个产业升级的理论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雷布津斯基升级,实际上就是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二个方向是林德尔升级,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一些产业突然间跨过那个门槛,从不能盈利突然变得能够盈利,形成一个市场。第三个方向是克鲁格曼升级,中国人多的优势原来表现为劳动力便宜,现在日益表现为庞大的国内市场,理论上叫“本土市场效应”,即如果一个产品的本土市场规模很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很强。

在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途径。崔凡认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以劳动力便宜为主要优势来源,转为以庞大内需为主要优势来源,中国国内庞大的市场内需造就了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他提醒外贸企业,如果忽视国内市场的话,有可能国外市场也节节败退。

全球化已经进入4.0新阶段,从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进入创新分工的全球化。在这一轮全球化浪潮中,要理解创新的价值,保证创新的效率,想要成功,一定是要把全世界所有最好的资源整合起来支持自己,未来中国企业如何布局国际化?

江苏康乃馨织造公司董事长周观林认为,现在的变化是加速变化,是立体、全方面发生的变化,会给现有的行业机构带来很大的冲击,比如说行业中个别企业感觉到经营发展很困难甚至倒闭,但需求不是全面降低,而是有升有降。

作为中国脚手架出口冠军,元拓建材集团董事长游炎明也丝毫不惧:“国际贸易背后是产业链问题,产业链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说替代就替代。今年1-4月份,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数据都在增长,因为客户一直在下单,6月份的订单也不错。”作为中国最早专业场馆看台系统的制造商,深圳领先康体实业公司创始人周云翔则表现得更加乐观:“对我们而言,今年的外贸形势是不错的,整个海外市场今年的目标要增长30%左右。”

乐观不等于盲目,有备才能无患。为做好长期准备,游炎明已经在越南等地布局产能,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周观林正在“危中觅机”,苦练内功、深耕市场,拉大和同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周云翔则充分发挥中国全球化业务的天然优势,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把专业场馆看台系统做到极致。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可期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一个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技术,一个代表了高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当前,二者在理论认知层面更加成熟,在实践层面成果丰硕。在本届正和岛年会上,“制造创变—人工智能已来 智能制造可期”分论坛带来了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最鲜活的实践探索,可圈可点。

作为互联网工业的先行者,海尔带来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在认知层面,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录城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也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其中工业互联网就是核心的载体,同时它也是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关键支撑,是整个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在海尔看来,工业互联网就是创造终身用户,实现用户的终身价值。“为了满足用户的体验,企业必须颠覆现有的传统制造模式,由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转型,去创造一个新的工业体系。”陈录城说。

智能+制造,到底谁才是核心?“所谓智造,核心是制造,再是智能,不制造等于不能,不制造等于无能。”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说,智能制造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不能不干,不干就被淘汰。他认为,推进智能制造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求快,因为快不了。首先要先打好智能架构,然后再做内容,用智能改造最急需的核心的东西。智能制造要有“神”,就是要通过智能制造实现真正的颠覆,重构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让深耕“安全”产业的山东尤洛卡实现了从一个单纯的制造业开始不断地创新、创变,不断开拓全新的安全场景,在传统冷链行业通过新材料和智能化、云计算等综合性的技术成功重构冷链产业。“我们专门做了安冷云平台,把资源有效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物流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冷链物流结合,建立起智能仓储系统、供应链综合平台,实现冷链物流产业链融合,实现更有效、更通畅、更低成本运行,促成了供应链的优化以及价值的重构。”正合岛山东岛邻机构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董事长黄屹峰说。

智能制造如何顺应趋势?深圳华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妍娜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事情,既要顺应全球趋势之天,又要立足中国实践之地,需要把握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潮流,还要站稳制造业的模式之地。

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场景是为产业赋能,而科大讯飞则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惠及普通消费者。科大讯飞读写总经理钟锟认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人工智能是可以感知的,分三个阶梯:能存会算是计算智能,能听会说能看会认是感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是认知智能。目前,在能听会说、语音识别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在很多受限的领域已经取得突破。

“在AI时代也一定可以这样做——虽然不知道产品是什么,但是我们反思的结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聚焦场景,第二是改进现有,第三是撼动传统应用。”钟锟说,应该适应无人区,需要考虑共同创造、源头创造,服务消费和升级,从而做到越重要的人越需要。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正和岛
我要联系
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

下一篇

潍坊高新区借力投资机构招商,精准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2019-06-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