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新周】为科创梦想配上创新“大管家”

36氪江苏的朋友们·2019-06-26 09:47
南京“高薪聘高人”,大批企业高管、优秀管理人才投身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创新“大管家”,掌舵创业创新航船。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华日报》,36氪授权转载,作者  李 凯



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新增一股科技创新主力军——截至目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签约总数达239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要有与技术匹配的运作管理,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南京“高薪聘高人”,大批企业高管、优秀管理人才投身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创新“大管家”,掌舵创业创新航船。

研发机构竞聘职业经理人


近日,结束半个月海外考察的刘一赶回南京,“脚肿得鞋子都穿不进去”。在德国,她与水务处理学界、业界深入交流,对于做好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有了更清晰的路径规划。

这位忙碌的“女汉子”,是这家新型研发机构的总经理——一名职业经理人。此前,她是一家规划设计院的高管,有着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因看好智慧水务科技前景,她在南京江北新区组建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专家们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坚,我们负责研究成果落地对接、日常事务管理。”刘一说,她就是“大管家”,像“黏合剂”一样把专家大咖凝聚在一起,研究院目前已集聚中外知名教授专家上百名。

前不久,南欣医药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马晶经校友推荐,多番“物色”,将总经理的聘书发给了张立竹。后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拜睿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既了解科研,也懂医药产品市场,是典型的跨界型管理人才。担任研究院总经理后,张立竹开始搭建管理团队,接触天使投资机构。他说,做职业经理人薪酬收入不一定增加,他更看重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前景。

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总经理李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他是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院士从众多专家学者、外企高管中筛选出来的首席执行官。李强说,做过研发和市场后,“图灵”寄托着他的职业理想。姚期智对研究院的长远布局规划、研究院强大的AI领域技术实力,以及南京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多项扶持政策,都让李强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随着15家孵化企业“出孵”和新产品上市,管理、销售、客服等工作人员正在大量增加。

新型研发机构职业经理人,在南京不断涌现。去年南京组织8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体举办职业经理人受聘仪式,表现出对这类专业管理人才的高度重视。

为科学家配“大管家”


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特色是新运营模式,实行项目化落地、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打造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的“老母鸡”。聘请职业经理人可弥补科研人才在管理和市场方面的“短板”。很多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创业公司的总经理,有的是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或投资经理,还有的是外资公司的市场总监。跨界、懂市场、会运营,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面对新型研发机构这个新生事物,怎样最大化发挥职业经理人作用,将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拧成一股绳?南京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从体制上进行探索。

成功签订1份采购合同,接待2家投资机构尽职调查,推敲3个器械产品的营销计划,与基金部、药物、器械、区域医学检验等部门碰头推进在手项目……6月17日,如往常一样,南京昂科利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总经理张希军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这家研究院推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制度,运营核心团队由管理、市场运营、资本运作及财务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都是从高管岗位辞职创业,与研发团队同步到位。张希军在交大药业集团等大型药企工作多年。“教授研发团队与市场运营团队要各负其责,才能相辅相成,比翼齐飞。”他说。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技研究所推陈出新,探索“一所两制”管理方式。该所总经理郭百涛介绍,“一所”,就是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的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两制”,是指研究所依托的南工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校运行机制、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前者只负责基础原创成果产出,后者则负责二次开发和转移转化、孵化衍生公司,日常工作由职业经理人完成。“这样科研人员可以一心扑在研发上,显著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郭百涛表示,得益于创新体制发力,该所已培育企业5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膜材料产业已成为江北新区代表性产业。

“职业管家”最高奖50万元


“我们要让每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都能成为‘下金蛋’‘孵金鸡’的‘老母鸡’。”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南京将进一步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

南京近日公布2019年第一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名单,70多家机构参加专家组验收,最终只有23家顺利通过获得备案。这说明超过一半的机构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尚未达到备案条件。

创新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进步与突破,也有赖于规范的公司治理,这已成为政府、研发机构、资本方的共识。南京支持企业“高薪聘高人”,对于被新型研发机构聘用的职业经理人,根据绩效由国有平台持股部分产生的效益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包括备案新型研发机构等企业新引进人才年薪收入超过50万元的,按照实际支付人才应纳税收入30%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连续三年的引才奖补,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补100万元,主要用于对所引人才的绩效奖励和项目支持。据悉,南京正加快研究制定奖励支持细则,助力新型研发机构配好“大管家”。

本报实习记者 李 凯

本报记者 颜 芳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地,7个国际项目签约,20多个国家200多位国际嘉宾出席,就在建邺区操盘的“欧盟商会高层创新峰会”现场。

2019-06-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