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包”撬动上亿元“大蛋糕”

36氪江苏的朋友们·2019-07-11 22:59
政府补贴带火文化消费市场,看戏从“卖票难”到“票难买”

编者按,本文来自《南京日报》,36氪授权转载,作者

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中国儿艺经典童话剧《马兰花》、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近日,2019年南京市第二批政府补贴剧目“节目单”新鲜出炉:从今年7月到明年1月,在南京上演的45部精彩好戏,将为观众送上政府补贴的“演出红包”,享受最高50%的购票折扣。

政府发“红包”,打折看好戏。作为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自2017年以来每年落实1500万元政府补贴,极大地调动起演出机构的积极性和市民的观演热情。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75台、512场政府补贴剧目完成演出,总票房达1.559亿元,观演人次达50万。

文化消费“挖潜”从短板补起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有1万亿元左右,缺口巨大。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

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量文化产品供给没能转化为有效需求。

长期以来,南京文化消费市场不温不火,尤其是演出市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杭州、西安、成都、武汉等一批副省级城市的市场热度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温吞水”的市场困局,在于文化供给和消费需求的错位与失衡:一方面,南京演出市场成熟度不够,市民消费欲望不够强烈;另一方面,演艺产品不够丰富,尤其缺少具有票房号召力的高端演出,难以调动起市民买票看戏的积极性。

2016年6月,南京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此后,《南京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结合自身实际,南京文化消费试点选择了“演出市场短板”作为突破口,以政府为引领、市场为主导,通过绩效奖励措施,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政府发“红包”,市民得实惠

2017年6月,在南京上演的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接连打破北京、西安、上海的开票纪录。30%的票价补贴大大降低了观演成本,引发众多市民争相购票,包括加座在内的4000张演出票售罄。

江苏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政府补贴的剧目,平均上座率达78.23%,比未获补贴剧目高出10个百分点。

以政府补贴形式投放的“演出红包”,既调动了演出机构的积极性,也让市民得了实惠、有了热情,一举带火了南京的演出市场。据统计,2017年,南京市剧场类演出市场的消费规模,从2016年的1.6亿元增至2.25亿元,同比增长38.7%,2018年增幅达42%。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75台、512场政府补贴剧目完成演出,总票房达1.559亿元,补贴金额超过3000万元。政府补贴剧目的总观演人次达50万,其中本地观众约35万人次,外地观众约15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政府补贴剧目直接拉动演出市场消费比为1:7.6,间接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消费比例超过1:12.5。

南京投向演出市场的这份“大红包”,一举撬动起上亿元的文化消费规模。

以前是“卖票难”,如今是“票难买”

南京文化消费领域的政策利好,引来国内演出机构热情追捧。目前,“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已有上百家演出机构入驻,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数十家演出机构,首次引进剧目投放南京市场。过去依靠政府采购剧目的市属院团和本地演出团队,创作意识和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极大地丰富了南京演出内容。

过去是“卖票难”,如今是“票难买”。目前,我市各大剧院的档期已排至明年1月,让演出机构发愁的不再是上座率,而是排档期。

以前,南京人想看高端演出要跑到上海、杭州,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演出在宁落地,“看好戏,到南京”已成为南京都市圈乃至华东地区的追戏新潮流。

2017年8月,由“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的人气话剧《断金》南京站,成为华东地区演出的唯一一站,引来大批上海、安徽和江苏省内观众来宁追剧。

2018年5月15日—20日,经典原版音乐剧《猫》在南京演出8场,三轮开票均在30分钟内即告售罄,此后又加演2场,总票房达1210余万元,创下南京演出票务销售史上的单项纪录。

大数据分析让“演出红包”精准惠民

为了破解文化消费上下游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市民消费不便捷的难题,2016年年底,市文投集团下属南京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政府拉动文化消费的“一站式”官方服务平台。

为了让政府补贴这个“演出红包”精准惠民,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大数据归集分析系统。哪些剧目类型最受南京观众追捧?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口味”有何不同……有了可视化的“大数据看板”,南京观众的看戏需求一目了然,既为政府部门完善政策、评审剧目提供了导向和依据,也让演出机构引进剧目、分析市场更有针对性。

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正在释放出南京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高水准、高质量、高成本的演出剧目纷至沓来,广大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由被动看戏到主动看戏,从要赠票看戏到买票看戏。以政府补贴带动文化消费的“南京模式”,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认可与肯定,被列入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第一档10个城市之一,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