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贸区,勇攀制度创新高地

36氪江苏的朋友们·2019-09-04 16:54
包括南京在内,我国自贸区数量已增至18个,在中国版图上,自贸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新格局

编者按,本文来自《南京日报》,36氪授权转载,作者 刘大山

“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在日前召开的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南京抓自贸区建设,必须摆脱把自贸区当成获得国家优惠政策和投资的片面思维,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以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2016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今天,一系列可感可知的成果证明,自贸区的故事,核心就是制度创新。作为试验试点,自贸区的使命就是根据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和地方特点,在深水区、无人区大胆试、勇敢闯,继续攀登制度创新的高地,将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向前。

包括南京在内,我国自贸区数量已增至18个,在中国版图上,自贸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新格局。如此广泛试点,目的是通过不同地区的差别化试验,为全方位扩大开放探索相应的、适配的机制。同为自贸区,江苏重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广东定位是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山东则着眼海洋经济与中日韩合作……站在全局层面才能深刻理解,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自贸区建设不能在优惠政策的洼地中打转,也不能简单复制他人成果,南京抓自贸区建设,必须致力做探索者而不是亦步亦趋做跟随者,必须开展更多差异化、首创性的探索,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特色化的自贸区建设发展路子。

上海自贸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口红故事”。过去,从巴黎进口一支口红到上海,光审批就得花5个月,实行“审批改备案”之后,这个时间缩短为5天,这就是自贸区的效率和速度!如此巨大的进步,依靠的并非优惠政策,而是多个部门协同运作形成的改革合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贸区不是零敲碎打的试验,而是系统集成的改革。南京抓自贸区建设,必须整体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强化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流程再造,聚焦企业发展的全流程、各环节解决痛点难点,从而释放红利、激发潜力、增强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两年来,南京深入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在“121”战略顶层设计之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等政策举措,为创新资源的汇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但在全面推进自贸区建设上,南京还是个“新手”,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在制度创新上对标国际规则、瞄准开放前沿,加强对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的跟踪研究,争取尽快形成南京片区的制度特色。同时,还要把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其他板块和园区复制推广,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自贸区设立,意味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意味着强劲的发展动力。站在新的开放赛道上,我们必须倍加珍视机遇,倍加用好机遇,谋非常之策,聚非常之力,以建设自贸区为契机推动城市格局的全面跃升,切实把自贸区的含金量转化为全市发展的高质量,为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创新的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强大支撑。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