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津:陕西遥感技术在六方面大有可为

36氪陕西的朋友们·2019-10-28 10:47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形成的遥感产业是一种数字经济,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生产。

编者按:本文来自“西部网”;36氪经授权转载。

“用户是第一,需求是动力和方向。开拓遥感数据的应用始终是发展遥感产业的中心。”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理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主任赵文津在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加强遥感器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开拓遥感市场,注重总结归纳和规范化指导,树立利于推广的示范样板。

“遥感产业是一种数字经济,不是具体的物质生产” 

从每天使用的手机地图,到国家生态环境政策的制订,从农林牧渔的协调发展,到关键时刻的抗震救灾,都离不开一项基础技术——遥感。我们所看到的数据结果,统称为遥感数据。那遥感数据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遥感数据具有宏观性和微观性。”赵文津告诉记者,通过遥感数据,大家既可以看到全球、各地区不同范围的宏观内容,又可以看到田头地角,甚至是植物的病虫害微观现象。

同时,遥感数据的应用具有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和军事性,因此遥感数据很有用,必然为广大用户重视和使用。

“但遥感探测结果出来的是大量代表信息的数据,所以我认为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形成的遥感产业是一种数字经济,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生产。”赵文津说。

“开拓遥感数据的应用是发展遥感产业的中心”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将高分卫星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

“用户是第一,需求是动力和方向。开拓遥感数据的应用始终是发展遥感产业的中心。” 赵文津说,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由用户提出遥感器的设计指标、使用遥感器得出的数据,评价使用效果和效益。

“要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就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形成一条畅通的产业链。同时,要加强遥感器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开拓遥感市场,注重总结归纳和规范化指导,树立利于推广的示范样板。”赵文津说。

“陕西遥感技术在6方面大有可为”

“田间地头种庄稼、探测地矿、城市发展调查、考古调查与古文物监测保护、自然灾害遥感……都需要遥感技术助力护航。”赵文津告诉记者,以考古调查与古文物监测保护为例,通过遥感技术,北京市确定了古长城全长629千米,其中保护最好的有67千米,好的有56千米,中等有116千米,坏的有95千米,最坏的有295千米。城台总数827座,好的391座,坏的436座;秦始皇陵发现有汞气分布,因此需要发展汞气探测将国内的古皇陵查清等等。

“燕冀大地、关中地区和中原大地集中了众多古文化遗迹,是我们开展遥感考古调查和文物监测保护工作的重点地区。”赵文津说。

就未来陕西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赵文津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陕西在6个方面发展遥感技术大有可为。“在杨凌现代农业发展、西安城市群发展规划管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渭河流域地震地质灾害防止、渭河流域考古和古迹保护、矿产勘探和开发等方面,希望陕西能做出遥感应用的样板。”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