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36氪江苏的朋友们·2019-11-22 13:50
南京正在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编者按,本文来自《南京日报》,36氪授权转载,作者 马立 李都

明天,为期4天的2019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将在我市拉开帷幕。本次盛会将集中展示全国各地最有代表性、最引人注目、最独具特色的“双新双创”成果,是我国农村“双创”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展会。

作为本次盛会的东道主,南京正在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创业创新的激情不仅涌动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也洋溢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民扎根乡土,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用科技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教授带着科研成果下乡

秋收时节刚过,位于句容的南京林业大学试验基地内,薄壳山核桃树枝繁叶茂,一些未能及时采摘的果实,沉甸甸地垂在枝头。

“薄壳山核桃就是我们常说的碧根果。”基地负责人彭方仁教授介绍,作为原产地美国的物种,碧根果如何能在中国栽种成功,是他一直研究的课题,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终于突破了嫁接和育种两个难关。目前,彭方仁和他的团队不仅自己创业,打造了200亩生产基地,还在江宁、六合等地指导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彭方仁说,碧根果营养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种植效益可观,亩产效益能超万元。不过,生长周期长是推广碧根果种植的最大障碍,通常要5年才能挂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又创新种植模式,在林下种植中药、花卉等品种,利用林下经济“以短养长”。

除了“教授下乡”,还有很多高学历人才扎根我市农村,将他们的创新成果应用在田间地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徐善金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六合区龙袍街道创办了南京东晨鸽业有限公司。由于专业方向是家禽遗传育种,徐善金和他的团队创新了两项技术,解决了蛋鸽行业公母鉴别难和产蛋量低两大痛点。徐善金介绍,以往辨别鸽子雌雄需要等到它们性成熟时期,现在在鸽子蛋时期就能辨别,成功率达99%,大大节约了养鸽时间和成本,同时,高产蛋鸽的年产蛋量,也从过去的65枚提高到80枚,经济效益提升近25%。今年,东晨鸽业带动当地返乡青年15人、农户50户进行蛋鸽养殖,并开创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销售新模式。

从大学教授到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在我市农村变现。记者获悉,近年来,先后有124名科技创业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在我市进行创业孵化、产业化,有1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新一轮农业创新展现出新的特点,不仅科技水平高,而且更注重实效,联农带农能力更强,这也极大提升了我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

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

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这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不过,如果有专家手把手去教,有团队提供专业服务,那么创业就会变容易,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向农村。

在江宁区横溪街道晟鲜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收割甜玉米、西蓝花和甘蓝等。

农场主张静介绍,这些都是新品种,口感和卖相比普通品种更好,售价也高。农场现在一年从事三季生产,春天种西瓜、秋天种蔬菜、冬天做育苗,年纯收益近60万元。

“虽然辛苦,但也很满足。”张静说,自己过去是名会计,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到农村创业全凭一股热情,事业能发展到今天,要特别感谢南京市蔬菜所十多位专家对她的帮助。

张静介绍,新品种都是蔬菜所专家试种成功后向她推荐的。从去年开始,她又在蔬菜所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工厂化育苗,一举成功,年收益高达20多万元,成为农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我向蔬菜所各个科研室的专家免费学习了两年,自己也成了行家。”张静说。

距离晟鲜家庭农场不远的江宁台创园内,南京爱小番农业公司的10个蔬菜大棚里摆放着一盆盆“活菜”,排列整齐、长势喜人。每一个塑料盆的大小都和一张A3纸相当,种上青菜、紫油菜、瓢儿菜等叶菜,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盆500克的售价高达18元。

公司创始人王志刚介绍,自己过去在外地做水果批发生意,有销售渠道,但不懂生产技术,是南京农科所的专家为他解决了技术难题——用打碎后的椰子壳做“土壤”,具有保水透气性,能有效避免土传病害,而且重量轻,便于配送。“如今,项目的发展势头很好,接下来我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能。”王志刚说。

背靠诸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是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天然优势。不仅是蔬菜所和农科所,如今,南京几乎所有的农业科研院所都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给新农民的创业也带去了极大便利。

科技改变农业传统形象

我市农村耕地面积少、劳动力紧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当前,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园区,不仅粮食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蔬菜从种到收也都可由机器代劳。园区负责人张端喜介绍,蔬菜叶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一直是个难题,在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和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的帮助下,他们利用创新技术克服了困难。今年以来,园区的蔬菜机械化服务队作业面积近4000亩,还为周边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户提供服务。“机械化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不仅解决了农村用工难问题,还使得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张端喜说。

如今在南京农村,利用物联网可以足不出户给塘里的螃蟹供氧,利用无人机可以遥控播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改变了农业“脏苦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目前,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2%,居全省第一;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89%,居全省前列。

去年7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定位是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农业硅谷”,将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团队、集群式的院士团队作为招才引智的重点,一年多来,已对接各类项目50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超过100个。其中,赵春江院士团队、邹学校院士团队、万建民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团队已正式落户。包括国家“农创园”在内,我市现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1个,这些园区都已成为农村创业创新的孵化基地,让农业从“低技术低产出”变成了“高科技高成长”。

为更好扶持农村科技创新,我市还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融资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用电、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农村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创新名城建设贡献着智慧力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的召开,我市必将掀起新一轮“双创”热潮。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