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探索广东工业现代化方案

36氪广东的朋友们·2019-11-21 14:20
广东工业现代化的过程表现形态上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而其内核在于解放思想、外引资本、激活国企民企。

编者按:本文来自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庆业,原标题:“探索工业现代化的广东方案”,36氪经授权发布。

清晰的足迹往往印刻在泥泞的道路上,广东省工业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工业整体水平由弱到强,工业结构从单一到健全,新型工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以至在整个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及在整个世界工业格局当中也是举足轻重。

追赶+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落后的起点上,没有追赶、没有跨越式发展,就没有未来。建国初期,广东的工业基础极为破弱,除少量的轻工业外,重工业几乎为空白。广东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按当年价计算,1949年广东省重工业总产值仅为0.9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2.4%。到2018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2%,轻工业占比为31.8%,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强。

就工业结构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工业结构单一、工业体系支离破碎。但经过近70年来的发展,广东实现工业经济由弱到强,工业结构由单一到健全的巨大转变,已经拥有从采矿业到制造业再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完整工业行业体系。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行业较为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健全现代化工业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业行业结构发生明显调整。2012-2018年,在41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幅度超过10%,占所有行业数的70.7%。其中,有12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幅度超过10%,17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幅度超过10%。

珠江潮涌南海阔。如果仔细梳理一下,广东工业的发展尤其以改革开放40年来最为迅速。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委员会了解到,广东省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2012年十八大召开三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掀起思想解放的大潮,广东把握住历史脉搏,勇立时代潮头,自觉担负起改革开放先进一步,为探索社会主义“富起来”之路而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初期,与吃饭、穿衣相关的民生产业蕴藏巨大商机,也是制造业快速发展最好的起点。广东抢先发展以纺织、食品和小家电为代表的轻工业。在起步阶段,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速非常快,年均增长达到15.1%,并顺利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轻型、外向”的产业体系。

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广东开始向追赶“亚洲四小龙”而努力。纵然地域相近、经济结构相似,与后者在1960年前后即开始经济起飞相比,广东起步时间晚了整整20年。广东利用后发优势,把发展重点放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制造业。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认为,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台湾企业大规模迁入起了重要作用。台商进驻过程中,把台湾在外向型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整体移植到珠三角地区。

集群式大规模转移相互配套的相关产业群,后来成为珠三角后发地区,包括粤东、粤西、粤北追赶式发展的重要经验。而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广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

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撑广东制造业发展多年的服装纺织、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轻工业已“力不从心”。21世纪伊始,广东开始实施“适度重型化”,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车、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发展也是广东制造业的一大亮点。新旧世纪交接之时,日系汽车三大巨头本田、日产、丰田相继落户广州,拉动汽车产业集群“扎堆”华南。这一现象既为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动力,也使中国汽车工业格局再次改写。石化、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上接基础产业,下连配套产业,广东装备制造工业也开始崛起,形成在集装箱、数控系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特种船舶、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出现了以中集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

党的十九大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指引下,广东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开放+改革

“广东工业现代化的过程表现形态上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而其内核在于解放思想、外引资本、激活国企民企。”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说道,目前,因为改革开放,广东的工业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国制造业中举足轻重,广东制造业基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同时是创新型的制造业基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乘改革开放之风,突破旧观念,大胆创新,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前,广东工业结构相对单一,资金、技术力量及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外资工业企业完全空白。广东毗邻港澳、面向南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交往历史由来已久,再加上是传统的侨乡,改革开放给予广东历史机遇。引进外资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起步,外资的进入,为广东工业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外资企业的进入,广东工业引进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引入发展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及改变着广东各类型工业发展方式。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外资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外资企业已成为广东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工业、民营工业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有力地推动广东工业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量的外资企业发展,激发了广东民营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民营经济被充分激活,民营工业空前飞速发展,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主动力,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后的国有工业,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不但适应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竞争力增强,而且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趋增强。

而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出后,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同时,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意见》中,对广东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提及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和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制造业产值较大,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各城市,而香港、澳门则有一定的工业设计产业基础。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前端的工业设计领域延伸,有助于珠三角制造业补齐短板,转型升级。

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工业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48.1%提高到2018年的56.4%,与此同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则明显下降。一升一降之间,广东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轨迹已经清晰地印在了广东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寻求报道,敬请联系:guangdong@36kr.com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