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 | 华人运通丁磊:我已经造了一辈子车,创业目标是构建未来智慧城市

李勤·2019-12-23 11:50
华人运通“造城”顺便“造车”的路线,无疑也会挑战重重。

“造车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第一次做,对我们来说已经做了一辈子。”华人运通CEO丁磊向媒体表示。丁磊在汽车行业有近30年职业经历,历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江集团总经理等职位。

造了一辈子车的丁磊显然不甘愿简单重复过往经验。与大部分新造车势力不同,造车只是华人运通的一部分,这家公司将车放在整个智能交通生态中,推出了“智路”、“智车”和“智城”三个战略。

2019年1月20日,华人运通位于江苏盐城的首条“智路”开通;7月31日,首款纯电SUV高合HiPhi 1发布,华人的“智车”亮相;12月19日,智慧城市样板园区落地上海张江,标志“智城”系统的正式发布。

不管是“智路”还是“智城”,其核心都是V2X车路协同技术。

自动驾驶的常规实现路径是,在汽车上布局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同时部署大量计算资源和冗余的控制器、执行器,实现车辆的自主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这在业界被称为单车智能。

但传感器和计算资源的高额成本,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主要阻力。V2X车路协同技术的理念是,将成本高企的感知器件转移部署在路侧,路侧设备可以将感知到的交通信息,通过5G等传输协议发送给车辆,这不仅可以帮助车辆实现自动驾驶,还能让车辆接入交通的宏观调度中。

“自动驾驶并不是未来智慧出行的全部,自动驾驶是一种手段。”丁磊说,“除了自动驾驶的智能车以外,更重要的是路边的感知系统,路边的感知系统能够和车辆进行互动,同时路边的感知系统还能上传到智慧城市的控制中心。然后为整个交通的运行的宏观调度和微观管理,提供一个系统解决方案。”

在华人运通的系统方案中,核心部分就是一套路端感知网络,由路端高精摄像头、路端微波雷达、路端激光雷达、边缘计算芯片等传感器组成,以感知车内外情况,描绘驾驶环境的动态特征。

华人运通的路端感知网络

“这套方案对道路的改造成本并不高,路的改造实际上是不用动路面的,电源也是从电线杆上就能获得,整个驱动这套感知系统的耗电量非常低,那么这个感知和计算系统的投入的硬件成本,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而随着大规模推广,这些成本还会下降。”丁磊表示。而对于传统的非智能车辆,可以前装一个通讯模块,即可以接入车路协同网络。

丁磊说,智城系统最关键的是软件和架构的开发,一旦开发完成以后,复制是非常容易的,“就像我们在盐城做了7公里的路,那么扩展到70公里、700公里,那是非常容易的,可以copy,像盐城市区,如果是七百公里,就能基本实现智慧化,这个投入比真正造道路要少得多。”

2014年兴起的造车浪潮,掀起了对传统汽车和交通产业的变革,新创车企普遍以智能和电动为旗,希望在传统汽车产业中找到差异化路径,但到2019年,新造车普遍面临销量和融资难题,在保监会发布会的数据,2019年1-10月,新造车交付上险量最高的是蔚来汽车,也仅有14947台。

丁磊的华人运通似乎选择了一条更为多元的路线,其不仅推出了纯电SUV高合HiPhi 1,还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做了多线布局。看似路线更为激进,但丁磊透露,相比大部分新造车公司,华人运通已经通过智慧城市和交通项目,获得营收。

丁磊表示,华人运通的真正追求是:由智能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步走向智捷交通的布局与运营,最后从智捷交通建设为入口构建未来智慧城市。当前,融资动辄数百亿的新造车公司已经普遍陷入困局,华人运通“造城”顺便“造车”的路线,无疑也会挑战重重。

图片来自官方提供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跟不上的公司,恐怕就成为了陨石冲击中灭绝的恐龙。

2019-12-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