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少,价格贵,优秀创业者容易被“截胡”,新的天使基金难以出来……关于这一年,天使投资机构这样说| WISE•2017

于丽丽·2017-12-15 17:19
这一年的天使投资,贵不贵?贵,很贵,非常贵。

在12月13日结束的“WISE2017 投资人峰会”上,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联想之星总经理及主管合伙人王明耀、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以及初心资本的创始及管理合伙人田江川,围绕天使机构转型展开了对话。

他们认为今年的天使投资节奏和往年差不多,但项目非常贵。也因此,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认为当下新的天使基金难以出来,成功概率明显小于过去四五年:“只要稍微好一点的项目,不要一两千万人民币都算客气,只有一个亿的盘子,你怎么投这样的项目?”


以下为对话 :

1.今年项目贵不贵?

田江川:已经是接近2017年的尾声了,想先问一下大家对2017整个年度的想法,在天使投资这个领域,觉得目前项目好不好,贵不贵,特别忙还是比较闲?我们初心资本今年一共投了十三个项目,基本上平均一个月一个项目的水平,想听下大家对今年的看法。

王啸:九合在2017年投了四十多个项目,跟以前的节奏差不多,而且规模更大一些。2017年,我们主要把机构化和专业化这两个部分更深耕了一些。团队规模从五六个人涨到十七个人左右。在募投管退四个方面,也做了加强。整体感觉还不错,我们募资的成功率很高,项目基本上80%能达到下一轮,加上以前有些累计的项目,整个九合投了将近二百个项目。现在市场比较活跃,主要是钱比较活跃,创业者并没有像以前多了那么多,但是整个的投资环境其实好了不少,这是我们的感受。

王明耀:去年底,大家总体比较担心今年会缺投资主题,这一年下来,发现这些担心都不存在,今年总体来说是很红火的一年,投资主题非常多,市场的热度比以前要高。

以联想之星为例,我们今年跟去年的投资项目数量差不多,也是五十个多,平均下来大概是一周一个项目的速度。获得下轮融资的项目也接近这个数,差不多一周就会有一个项目获得下一轮的融资的消息,总体来说是非常热闹,非常忙碌,但是发展节奏非常快的一年。

投资的金额比以往要大,一方面是项目比以前贵,所以你刚才问贵不贵?很贵,非常贵,贵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些自动驾驶之类的项目,天使轮估值就接近一亿美金,贵,我们还要做。为什么?主要是我们对于这个市场判断确实是加速的市场。昨天晚上跟硅谷来的投资人聊,他说硅谷不明显,中国的明显是钱都投到投资项目去了,投资项目吸引钱的速度非常快,非常贵,但好处又在于说容易融到下一轮。

黄明明:主持人问这个问题可能跟前一段有个刷屏文叫《早期投资已死》有关,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比较扯淡,大家都讲今天创投的市场无比火热的,早期投资是所有创业大潮的源头,如果早期投资已死,就没有后面红红火火创投的大潮。

我们明势资本有个观点,我们从来不相信会因为进入市场的热钱多了或者少了,好项目就会变得多或者少。我们一直坚信真正优秀的项目不是用资本催生出来的。今年我们的投资速度跟往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保持在三十多个。

第二,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就是今年可以说是科技投资的一个元年。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的创业过去这么多年,很多是模式的拷贝或者创新,我们是比较少有的可能从三年前成立的时候就专注在科技创新的赛道,看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但从去年开始,我们突然发现主流的基金也在往科技创新、技术驱动这样的项目转移。像经纬中国,以前一单没合作过,今年刚上半年就合作了三单,今年的一单可能是他们历史上单一给出项目最高的投资金额,从后续的融资来说,我们也是百分之八十几的项目都进入到下一轮,而且在几乎没有投后的情况下,这个是我的一个感受。

2 天使投资机构喜欢不喜欢被打标签?

田江川:目前我们机构会有我们想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但从创业者的角度,看我们这些机构时,就可能给我们贴上一些标签,一些创业者觉得我们初心资本投企业服务和消费比较多,其实,这一年我们在消费,社交、教育方面都非常关注。从我的角度看,明势可能是AI、大数据、人工智能,联想之星之前主打的一波也是人工智能,包括泛娱乐这块,像消费升级、社交,九合涉猎的比较多,这块大家怎么看?会在这些领域深挖,还是不希望创业者对我们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标签?

王啸:我认为,作为早期机构,要有全赛道的覆盖能力。因为其实不管是热点还是创业机会,都是有波动,我们九合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有覆盖全赛道的能力,这要求你不断去学习和研究。我们其实在消费升级、社区、人工智能、大数据、2B的服务,教育等,都有布局。当然也有可能是,某些赛道上出了一些相对明星的公司,给人感觉你在这个赛道体量更大一点,但是从我们内部的管理和推进来说,我们要求的是整个机会的把握能力。

作为早期来讲,你必须在有机会的时候,进入到这个行业。我们不像后期的基金在B、C各开一枪,我们只在A轮之前,给你的窗口期是相对短的,这样的话,快速的学习到这些赛道的核心逻辑和规律,并把它执行到项目当中去,就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九合一直强调,我们不但做新消费,也做人工智能。本身我是大数据出身的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方面更看中一些。

王明耀:从联想之星角度讲,我们会聚焦几个方面,TMT,互联网相关,人工智能以及关于医疗健康的投资,特别像新药研发这些,也是2010年开始做,因为现在做新药研发,已经不行了,它需要很多的积累。

回过来看聚焦和分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在目前的时间点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其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的变热。市场变热之后,其实创业者就相对有很多挑选的余地了。我们今年碰到很多好的所谓优秀的创业者,拿钱很容易,很容易被其他机构截胡,确实有竞争。所以判断要很准确,需要对这个行业有理解,聚焦才能够理解,投完了项目才能有增值服务,我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打上这个烙印,但是也希望打上更多的烙印。

我们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烙印已经很深刻了,去年我们花很多精力在新文娱,今年则在新消费。我们的打法也叫根据地打法,在这个领域里投到头部有影响力的项目,围绕这个项目做一系列布局,从而在行业里形成很强的创业对我们的认知度,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很快成长。

黄明明:我跟前面两位正好相反,我们是强调非常专注或者今年我们强调的是更加的专注,我们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少即是多,慢即是快。2014年刚做基金时,是O2O的大潮,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焦虑的时候,小伙伴们加上我也忙的不行,谈了很多项目。有个段子,我讲过多次,就是当时我们被一家知名FA放到他们黑名单上去,说我们很勤奋,什么项目都看,但看完不扣扳机。说实话是因为我们自己看不懂,怕错过又觉得这事好像不靠谱。专注于科技领域后,我们想明白了,这个菜不该我们吃的,就不吃了。慢慢,我们奠定了一定的品牌在科技赛道里,开始有一些做核心技术的就来跟明势资本谈,给我们九折八折来谈。我一直坚信一个创业公司在前期还是要足够的聚焦才可以,前一段我在看一本讲Benchmark Capital的书,里面讲了一句话我们非常认同,他说在投资的行业里面,上帝从来不是站在弹药最多的那一方,他站在瞄得最准的一方。

田江川:不论是早期投资已死,还是倡导天使投资更加纯粹,一直都有很多声音出来。有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创业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像姚劲波,就有讲过,天使投资就不应该机构化,就应该扮演一个天使的角色,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个钱没了就没了,有了更好,有很多创业者也这么说。

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我们肯定也面临跟创业者有一些投资条款上的博弈,包括在项目发展的一些过程当中,可能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利益上也会有一定博弈,跟天使投资人相比,这个纯粹度,大家怎么想?天使投资机构化能为创始人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价值?

王啸:我们也经历了从做早期天使投资慢慢变成一个天使机构再到早期机构的过程,这个跟中国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2011年时,中国没有太多早期基金,也没有太多的天使投资人。现在如果你相对来说有一定积累,有一些职业背景,并且做事相对靠谱,你周边的朋友给你凑一个天使阶段的钱没什么问题。

但环境慢慢发生变化。现在出来做天使阶段的基金,基本上没有机会了。像我们这样的天使基金转移到早期基金上去,规模越来越大,机构化也越来越明确,我们在目前大VC的前端Pre-A和A轮阶段是存在机会的,这种机构化必然会带来一些你条款上、文件上的正规化。可能速度上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觉得能平衡好速度和规范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早期做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3.为什么说新的天使基金很难出来了?

田江川:刚才您说现在很难再出来新的天使基金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天使基金本身规模不用太大,对大家来讲募资难度也没有那么高,目前很多好的早期基金可能分裂出来新的合伙人,可能第一步开始尝试的又是开始做天使基金。

王啸:任何一个新的东西能起来就是要靠环境,外在的环境会适合他才能做起来。在如果你再有一两个亿的天使阶段的基金,投两三百万人民币起步,很难投到相对头部的早期项目,说白了,只要稍微好一点的项目,不问你要一两千万人民币都算客气的,你只有一个亿的盘子,你怎么投这样的项目?

最近这一两年再有天使阶段的基金出来,我觉得他的成功概率明显会小于过去的四五年前。这样一些基金出来,品牌的树立、规模的确定、人员的招募都会遇到巨大的挑战,这是他能够看得到的,所以当然这个判断现在说稍微有点点早,再过两年说可能会更加的明确,但是这个判断现在基本上可以落定了,我觉得时机已过。

大家在这个方面尝试,就像创业一样,O2O的模式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已经过去了,你再去做类似的创业可能就不太会有机会,现在如果再去创业做一个早期的,天使阶段的基金一两个亿的盘子,我建议大家也好好想一想。

在早期机构里面的品牌已经逐渐成型,比如每个领域都已经有些人拥有了标签,也就意味着项目一开始上来找的就是像刚才获奖的TOP20的基金,你不在这个名单里面,他找到你或者第一次找到你的概率就会下降。当别人不投再去找你,二手项目找你,你就很难投到最头部的东西,这就是当前的情况,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说它的概率显著下降。

王明耀:联想之星是业内最早做早期天使机构化的公司,我们从2010年那时候就提出来要做四个亿人民币的天使基金,所以这是最早天使基金机构化的尝试。我非常同意王啸的意见,就是当年为什么可以做,因为当年没有成型的天使投资人的团队,现在确实涌现很多了联想之星最早开始做是合理的,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基金已经大了,每个项目以前投一两百万,现在上升到千万,这是实际的变化。

但是早期机构或者叫天使投资的机构化,本身有很大的意义。比方说个人当然可以帮到很多项目,像联想之星,我们会有系统的投后服务的一套资源,这样为创业者带来的价值就会多很多。另外投资的数量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形成很多的合作、组织,并且加深对某个领域的理解等等,所以我想系统化的打法本身其实在我们目前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反而光靠人脉或者没有系统化的投资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黄明明:我觉得永远会有新的早期基金出来的,不管市场怎么样,我讲三点吧。

一个是刚才讲的是不是从个人变成机构了,你的情怀就没有了,对创业者就不那么友好了?这点上我一直不太认同,因为我们至少有三到四个项目,创始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一开始出来创业的时候拿的就是个人的或者土豪老板的钱,或者上市公司的钱。他发现投资人很不专业,上来拿了很大的股份,发展又不多,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投资人有很强的个人主意。我并不认为以个人的形式做天使就一定更有情怀,对创始人更友好。

我刚刚讲的几个案例都是跟原来的老板闹掰了,净身出户,这次出来做一定要找一个专业化的投资人。对我们来说,将近有一百个项目,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插手某一个。我从来不同意个人投天使更有情怀,机构没有情怀,关键还是你这个团队的文化,这个很关键。

刚才我们聊到的从个人往机构化来走,我觉得核心就是两个难处。第一,管理费不够,因为你盘子太小,这么小的盘子你的管理费很少,管理费少怎么吸引足够市场最优秀的人才?第二,你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两个来,就被挖角。最好的办法就是分carry,对我们最优秀年轻投资人来说,他看得到未来的四到五年,就很难有机构把他挖走,大家一起投到好的项目,一起享受未来项目的红利。

机构化的特点刚才两位也讲过,机构化毕竟是有要一定的流程,团队大了,分各个项目组,决策速度是不是能足够快?对我们这样的小基金来说,在机构化的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的效率,这个是难以避免的。

4.下一步,如何升级?

田江川:2017年对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是非常好的一年,确实有越来越机构化的母基金涌现出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面对越来越多机构化人民币的LP,他们很看中天使基金机构化的程度,包括天使基金升级。他们也会有一个观点是,当你的经济体量更大了以后,如果你的机构不够专业化或者机构化,他们还不如去投一些VC,因为VC可能会有技术的方式发现天使基金的好项目。所以在我们实际的跟这些母基金的沟通过程当中,怎样展现我们天使基金的优势呢?未来我们在升级方面,各位有什么样的考量?在2018年各位的品牌规划是怎么样的,也想听一下大家的想法。

王啸:九合在过去一年当中在国际化和整个培养机制上做了很多的升级,这里面主要包括几个点:

第一个点,早期机构还是靠人的,所以人才的选择和培养非常关键,这里面我们有一系列的投研体系,包括内部分享机制,一带多的培养方法等。

第二部分是激励机制。比如你的文化做的比较好,比较独特,就会比较有凝聚力,文化的建设也是我们过去一年包括未来一年会非常关注的。carry和内部文化都非常关键。

第三个就是要把募资,投后管理,品牌升级做好。前面的投资经理非常重要,但后边的管理能力、培养体系、品牌的影响力,募资能力和整个团队建设能力是一个基金的底盘。底盘做好后,你的发展是自驱性的

王明耀:联想之星今年跟几个母基金都进行了交流,有几个感受。做了很多优秀基金的的LP为什么看中我们?

我想,一个是看中我们能够找到原生性的项目,确实后融的项目都需要我们天使先投,投了才有后面;第二个考察机构会考察可持续性。今年做的好,明年做的不好就不行,对你的队伍文化都有要求。

联想之星2018年的计划,最看中的要加强退出,正儿八经能够把我们以前投的很好的项目,我们真金白银能收回来,这是基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回报,更重要的要有现金回流。2018年,当联想之星有大量资金回来的时候,就会解决最担心的挖人问题。没有物质基础,谈不上文化和公司的稳定,天使投资机构都需要把钱拿回来赚更多钱,才能有更优秀的团队,才能投出更好的项目。

黄明明:有两点可能对一个早期基金升级都很重要。一方面,我们会更加专注。更加专注,意味着抵御诱惑的能力要更强。第二,我们希望跟产业走得更近一些。科技投资不是判断技术,最难的是判断技术和产业结合的点在什么时候能够到来,我希望我们自己和投资经理能够更贴近产业,了解这个技术在什么时间点爆发起来。

最近我们在新能源车领域投资了几家,我们几乎把中国国内从整个汽车产业链到电池产业链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都拿出来仔细进行了分析,也会逐步跟这些公司、整个供应链里面核心的优秀公司高管、研发总监去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这样能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产业链更深入的了解,这是我们自身修炼内功的一部分吧。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骚念头",该怎么办?

2017-12-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