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马化腾说了什么?关于数字中国、公司新定位、粤港澳、医疗独角兽……

404·2018-03-03 20:03
加快数字中国的建设

参考往年参与两会的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家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可以直接“参政议政”。

近两日,新一届全国两会将陆续拉开序幕。在两会现场,除了可以碰到马化腾、李彦宏、董明珠、雷军等企业家“老面孔”外,也可以偶遇刘强东、王小川、周鸿祎、丁磊、姚劲波等互联网“新面孔”。

目前,各位企业家已经先后公布自己的建议/提案,比如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个税起征点、雄安新区建设、消费扶贫、大安全、青少年教育、租房市场、大数据等话题相关。就在企业家观点各种飞的时候,连续担任六年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的建议却没有露出半点。

好在3月3日晚,马化腾终于带来了八条热腾腾的建议,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防范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平衡健康医疗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投身国家公园事业。

2018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提出八大建议

与去年相比,有的建议大体相同但又作了延展和深化,而有的建议则是全新的内容。算起来,六年时间里,马化腾已经累计向全国两会提交了总计30份书面建议。从他个人角度来看,其中的变化还是蛮大的。比如以前只懂自己公司领域的事情,但如今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视野也被打开了。

此前,马化腾曾提出,互联网+是手段,而数字经济是结果。这一次,马化腾又提出,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其实可以看成是纵向深化的过程;而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更像是横向扩张的过程,由经济扩展到民生、政务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维度展开中国的数字化蓝图。

在数字中国的这一大框架下,他又从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化、金融安全、医疗健康、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五个领域切入,提出了具体建议。

用马化腾的话来说,上述六大建议就是“一带五”。而剩下的关于区域发展与环境的建言,则更多的是去年的延续——就是“再加二”。总结起来,今年马化腾的两会建议就是“一带五,再加二”。

以下为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建议实录(有删减):

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又一次见面,这次是我第六年参加两会。

从过去五年看,我作为连任代表也有一个总结:我从原来只懂自己行业的知识,包括提的建议也都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到慢慢涉及民生、社会各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更加打开视野,去关注、关心,以及写成书面建议。我觉得,人大代表的资格也是倒逼我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锻炼。

回顾过去五年,我总共提了22份书面建议,涉及科技、民生、区域、文化、安全五个领域。整个互联网从几年前的PC时代转型到移动时代,现在大家日常使用计算机的习惯绝大部分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这正式打开了线上线下,也就是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开始进行深度融合。

翻看过去几年的建议,我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逻辑。比如,2013年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来,我当时的建议更多还是关注所在行业本身,提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还只是模模糊糊的。

到2015年,我提了“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的建议,很有幸纳入了政府的行动计划,目前在各地也在实施,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017年,我们感觉到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我去年提交的两会建议是《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议》,当时还在说“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网络强国是目标。

2018年,又过去了一年,我们观察到什么情况呢?感觉又有延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云计算、AI,特别是这一年发展很快,已经扩展到政务、智慧城市等等。各地政府已经纷纷开启了数字化时间表。

我今年带来的第一份建议是《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建议》。

在我们看来,数字中国的概念比数字经济更加延展,原来只是聚焦在经济,但是现在不仅是这样,社会上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扩展,变成数字化。

我们看到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从2015年讲“互联网+”,再到数字经济,主要是纵向延展。到了数字经济之后,我们再横向扩展,到民生、政务等等,形成了数字中国这样一个概念。所以,一纵一横的发展逻辑是我们在梳理这五六年时间的感受。

今年的建议比较多,我在讲数字中国这个大框架之下,提出“一带五,再加二”,总共八个建议。后续这五个建议实际上跟数字中国有关,但是侧重在不同的方面,包括工业、文化、金融、医疗、教育。

下面,我花一点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这五个建议,以及后面两个建议的简短内容。

第一 、工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大家过去用互联网基本上都是消费互联网,实际上还有一个后台的部分,我们认为未来消费互联网会渗透到工业互联网,实际上就是目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也就是说它要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当然它的网络绝对是重要的。

工业互联网还很新,现在社会上还没有看到太多成功案例。有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就是我们跟三一重工做的工业互联网案例。现在其实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前不久跟重庆市很多工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的想法已经很多了,交流时我们也受到很多启发。我想下一步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方面如何用好互联网,用好数字化是一个大有前景的事情。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消费者使用生产者制造的产品,过去是割裂的,现在有了网络信息化、数字化之后,可以打破中间原来的很多环节,在生产制造的时候实时感受到需求方的需求。再到农业,很多农业生产其实也都跟制造有关系,我记得有一个养鸡的案例,很多鸡是45天速成的,消费者说,我能不能贵一倍,买一个90天养成的鸡,我愿意付费,过去是不可能的,这个流通数据没有,以后可以溯源、可以定制,消费升级之后,这种需求就可以实现了。这些都是跟工业、农业有关系的领域。

另外,在生产企业内部的IT化、信息化,以及它的标准、数据如何放在云端等等,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在建议里提了这几方面建议。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再到创造,这是中国必经的,而且是主战场,非常有优势的地方,我们闯出一条路绝对是全球实体经济转型的典范,也是一个中国方案。

第二、文化:《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创新 打造数字文化中国的建议》

关于文化,去年我提了“文化出海”,也是希望中国文化企业更多输出,掌握全球文化主导权。今年,我的建议主要是针对国内文化发展,十九大报告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美好生活不仅与物质有关,更多还是与精神层面息息相关。

但是,文化领域存在很多资源分布和使用不均衡的情况。目前的数据是,文化消费仅占居民总支出10%左右,这个未来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很大的。我建议,要做文化精品,推动经济发展等等,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认为,文化要跟科技结合,科技和文化是关联的,用很多新技术其实可以促进文化发展,例如AR、VR、AI等技术都是可以跟文化结合的,数字文化是未来的方向。对外,我们也说,腾讯的定位是“科技+文化”。

从全球来看,很少有我们这样的公司定位,要么是纯科技公司,不做内容,不做文化产品;要么纯内容公司,可能与互联网科技不沾边。对于腾讯来讲,我们刚好两方面都比较强,这是我们新的定位。

当然过去中国有很多传统IP,大家熟悉的故宫、长城、敦煌等等,在这几个方面我们都有很多合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金融:《关于防范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的建议》

去年有记者朋友问我在金融方面的看法,包括为什么腾讯不搞一个金服集团等。我的观点是,现在最担心金融的稳定和稳健,这是一个长跑,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的命长、谁跑得久,这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现在看到,实际上很多打着“金融创新”包装的非法金融活动,比如最近的钱宝案,以高收益为诱饵,让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我们在网上还看到很多,包括返利的、传销的,甚至打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号的骗子也越来越多,这个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在过去的半年到一年来,政府和平台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打击力度,应该说压制住了,但还是有风险,是特别要提醒的风险。

另外,货币基金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因为流动性很强,如果有什么波动,发生危机会有巨大风险。现在大量的现金贷公司其实都有很多严重的“共债问题”。共债的意思是说,几个大的互联网平台有大量用户数据,可以知道用户的信用度,借贷额度比较有科学依据。

但是,很多社会上所谓的现金贷公司没有数据资源,它要求借贷者去腾讯或其他公司看能批准的贷款额度,根据这个额度来提供贷款。这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会叠加风险。其实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来说,本来判断借贷者可以还得起,如果他在外面贷了十份八份,那有可能借款就还不起了。这里面会引发很多问题。信用没有归集,会有结构性的风险问题。所以这方面也算国家的攻坚战之一要解决。

我们还建议,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要建立联防联控和分级响应制度。也就是对这类业务要打早、打小。举一个案例,我们曾经看到,有人在公众号上做投资平台。初看项目挺好,收益挺高,但我们感觉到有风险。运营主体一天没有卷款逃走,一天没有报案的话,从法律上很难定性说有问题。去报案,主体还在正常经营。但一旦卷款逃走,造成损失就晚了。

所以,就要打早、打小,一看到有苗头,应该分级处置。要去看,到底有没有投资好项目,还是纯粹拆东墙补西墙,挪来挪去,这就是很大的风险。这里面可以利用很多科技手段,大数据、AI在后台看他们的资金走向有什么问题,是可以找出问题的,这方面我们建议加强金融监管科技。

第四、医疗:《以数字技术驱动健康医疗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建议》

互联网+各行各业都还是比较顺利的,就是医疗和教育最难、特别难,主要是与人有关。医生、老师都是个体,经验就在脑子里,而且要跟人互动,医疗要跟病人沟通,教育要跟学生沟通,这里面非常复杂,链条很多,虽然我们投了很多互联网教育、医疗公司,但都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的。

教育还好,有几个上百亿级美元的公司,医疗还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超级独角兽。唯一一个比较大的是我们投的微医集团。但整体来看,它和这个产业该有的规模是不太匹配的。但我觉得医疗非常重要,我们还是不放弃,觉得这块应该大有可为。

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中国老龄化在加快,慢性病患者也在增多,未来十几二十年,人口老龄化在加剧,劳动者要养更多老人,这是很大的压力。在医疗领域,如果不借助科技手段,按照过去传统方式做,会面临极大挑战。

所以,我们建议多用科技+医疗,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出“绝艺”,在围棋方面拿了几个比赛的冠军之后,我们把同类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也应用在医疗上,我们推出了“腾讯觅影”。也就是在医疗影像的人工智能识别方面,能早期用最低成本解决,包括在偏远的、医疗不发达地区,能在读核磁共振、MRI片子的医生缺乏的情况下,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地筛查出疾病。目前效果非常好,过去半年多在100多家三甲医院已经落地,未来我们甚至要整合到仪器里,片子扫描完直接出结果,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还在开发辅助诊断系统,不仅是看片子,还能根据症状给医生辅诊。

还有很多我们建议可以做,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健康管理,院务管理的运行效率等,这些都可以用数字技术包括互联网来解决。

第五、教育:《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在过去我那个年代,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天文学家,后来成为学计算机的,也跟科技沾边,也还行。但你看现在的孩子,想成为科学家的不多了,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多。

为什么那么强调科技呢?最近几年大家看到全球的科技变革又到了一个大的风口,我们认为未来科技是引领全球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各个国家的竞争主要来自于科技力量。

现在常常讲说“全球十大市值”的公司,从过去能源运营商等资源型公司,现在变成十家里有七家都是科技型企业。所以,科技对未来人才,包括孩子未来学什么东西,都是一个前瞻性的引导。所以,除了我们在过去提出“保护未成年人上网”以外,我们觉得应该更扩展,不仅要保护还要引导。

科学教育培养的是他的才能,而网络素养更加强调德。所以德才兼备的数字一代,才能够挑起未来发展的大梁。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重要的事情,但需要的是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最重要还有家庭的共同努力等。

接下来的内容很多,我不一一介绍,但我们也尝试利用一些新兴的科技和技术,包括VR、AR、AI等等,包括远程的,让边远地区的孩子能够通过网络享受到教育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在今年,我们也推出一批功能游戏,所谓的功能游戏不是一般的娱乐游戏,而是把教育,包括科普、物理、化学,还有很多互动等等,用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或者更多人去接触,这个是我们把教育和游戏结合的方向。

上面我介绍的数字中国,大概是说“一带五”,都是围绕数字化方面的。

最后两个建议,也是延续去年的传统:第一个建议是“区域发展。第二个建议是“环境”。

区域发展方面,去年我提了粤港澳大湾区或者说科技湾区方面的建议。今年我的建议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年来非常热,我们去年6月份也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论坛,效果也是非常好。

这里面我有几个建议:

建议一,现在各方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顶层决策协商机制,我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领导小组,各方负责人组成,最好是有更高级的人能够去领衔,促进大湾区发展。

建议二,我们也和香港特首沟通,比如在出入境、人才流动方面(有所改进)。他们有时候会抱怨,港澳同胞到内地,看你们用微信支付很羡慕,很方便,他们用不了。我还记得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说,他说香港人来内地吃饭,结果买单的时候,看人家用的很好,想用移动支付个小费,也没有办法,他是很羡慕,看什么时候能够开通。

但是有一个沟通问题,港澳同胞,在国内的金融机构,以及网络服务方面,它的身份证没有办法像国内一样,你填完之后,我们后台有一个跟公安部的接口,可以核实你的身份证真伪,照片是不是符合,等等。但是港澳地区没有这个系统,所以这是一个缺陷。没有这样的条件,很多服务是用不了的。

我们建议,能不能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E证通”,或者“EID”这样的试点,事实上我们也在推动,希望能够去做。

当然,香港有很多观点说,如果能够把回乡证、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做进去,我出入境海关的时候是不是更方便了,当然这个是很好的建议,但是这里还是很复杂的,还要跟海关的系统打通。从技术上,从我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可行的。

我们想这个是一小步,至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建议。

第三个建议,鼓励大湾区要产业共建。大家知道深圳、广州在创新产业方面是比较强的,香港在金融方面是非常强的,当然它还可以发展金融科技。我们知道整个珠三角洲很多城市,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业很强,其实这三者软硬服务一加起来,这个力量是非常强的。

我们建议凡是能够发挥软硬服务,三者结合起来,能够凸现优势的产业,都适合放在大湾区,这里面要大家协同,而不是说互相还排挤,我的业务跟你的业务是不是竞争了,我觉得大家应该拧成一股绳,把这个产业共建。

第四个建议,文化融合。因为长期的粤港澳隔离,最大的问题还是年轻人之间的心,是不是能够互相理解。他们很陌生,以前没有太多的交往,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去年大湾区论坛,我们请来的周其仁教授,他提到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说这个融合就像煲汤,怎么煲,这个汤才好喝,关键是大家能够融合。如果料还是生的,大家很生疏,很陌生,这个汤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让彼此熟悉、融合。

所以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去年我们发起了一个夏令营,我们希望把三地的孩子们能够聚在一块儿,给他们一个夏令营,到深圳,我们找了很多科技企业,像腾讯、大疆、万科的建筑科技,还有很多文化的产业等等,让他们有很多的机会能够了解内地一些科技方面的发展,效果非常好。我们想每年还要办,而且规模扩大。很多港澳大的企业,其实他们都很愿意在这方面出力。

第五个建议,我们希望打造成为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向全球的桥头堡,而且我们也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内地大型央企、民企,在港澳设立国际总部。我觉得有这个政策,我相信很多企业内外都是可以发挥力量的。

最后一个就是环保方面了,去年我提了海绵城市,今年我关注的是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总书记也提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建设美丽中国,我觉得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到,国家公园制度是一个核心的抓手,到去年9月政府才推出了建设国家公园的方案,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提点建议:

建议一,从法律上,我们希望能够制定出一套《国家公园法》,包括我们参与在内的桃花源这种国内的公益环保组织,就可以有法可依,能够边界清晰。

也可以健全国家公园的公益捐赠和协议、保护的一些制度。比如说,像国家公园里面,从国外也可以看到,你可以让企业或者公益组织,或者个人捐助,比如说修一条栈道,修一条路,可以让你的企业冠名。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是对这个环境保护,对国家公园的旅游非常好,而不要像过去那样,搞一个4A景区、5A景区圈起来开发房地产,外面进去收门票,我觉得这个太过时了,我觉得应该做国家公园,而且不用门票,大家进去,但是控制人数,不能过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所以我提了这些建议。

相关阅读:

马化腾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关于两会、小程序、公众号付费、下一代微信级产品、共享单车……

+1
4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当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850美元已经落入到了数字货币骗子的口袋里;当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个数字会上升到17000美元。

2018-03-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